建筑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即“人”与“物”两大系列运动轨迹的交叉接触而引起的伤害。建筑企业有别于其它工业企业,其生产特点体现在产品生产的不固定性,形式的多样性,人员、材料、设备的流动性,且露天作业多,交叉作业频繁,这一切决定了项目生产要素动态管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大量随机存在。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与实施,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要改变过去的安全生产从集中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转变,必须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常效机制。
一、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高起点,严要求,通过规范管理来促进标准化管理,由标准化管理来抓好经常化管理。
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应涵盖机构建设、综合管理、责任制落实、宣传教育、隐患管理、专项整治、事故控制与事故管理等八项内容,其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有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围绕目标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及执行制度的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
二、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项目是基层,现场是基础,应通过抓好项目,管住现场来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
工程项目安全控制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的要求确定施工安全目标,编制安全保证计划,并确保安全保证计划的实施、验证与持续改进。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应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来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以点带面,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岗位和作业标准建设,树立安全生产示范项目。同时应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这是建筑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更是引导和监督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治本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应做到目标明确、机构健全,制度规范,保障有力。
三、推行安全教育、培训备案制,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认识,提升各类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完善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应重点抓好对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在农民工成为建筑业生产主力军的今天,农民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切不可忽视。一线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公司、项目、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要切实把好入门关。同时对相关部室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等要组织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与考核。人员的教育培训记录,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予备案。安全教育培训要坚持做到适应性广、针对性强、触动性大,要牢固树立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和群防群治工作水平。
四、建立项目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这是安全生产管理实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建筑企业是生产的利润中心,项目是生产的成本中心。项目安全投入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应有效地建立项目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项目安全技措资金的提取比例要与施工合同价挂钩,并设保低线。安全技措资金用于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其费用支出情况由企业财务部门实施有效控制,使用情况接受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监督。
五、建立和推行项目开工安全管理申报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
建立和推行项目开工安全管理申报制度是加强项目安全生产事前控制和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项目应根据签约时使用的企业资质证及时向相应的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予以申报。对新开工项目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可有效规范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避施工生产风险。
六、切实提高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独立执法。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独立执法,必须改变以往的安全员完全受制于项目经理的做法,安全管理人员应由企业集中管理,统一委派,工薪分离,独立执法,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要切实提高安全管理的权威性,维护安全执法的公正性,坚持事故处理的严肃性。
七、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
建筑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之一,作为施工企业,其主要风险存在于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其中安全生产是其它各类风险控制的基础与保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控能力,保障施工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加强对各类安全风险的科学管理,通过计划性风险自留,非保险风险转移和保险风险转移等方式合理化解企业生产风险,CQ9电子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氛围。
八、建立事故预控机制,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完善各类危险源的闭环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事后查处转变为事前控制。
对各类生产安全隐患应坚持做到经常性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自我检查与第三方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治相结合,整治与第三方验收相结合,要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的规定完善隐患的检查、整改、验收和持续改进。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人本管理是核心,规范约束是关键,制度落实是保证,持续改进是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有效地建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公司内部安全生产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必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